
实验室简介
1. 实验室简介
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是以新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为依托单位,借助航空氧气系统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成果优势,结合航空氧气系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围绕军、民机航空氧气装备研制特点,重点发展新一代氧源等先进技术,开展航空氧气系统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的研究与攻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航空氧气系统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促进航空氧气系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新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满足军民机航空氧气装备发展。
2.实验室组织机构
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下设重点实验室管理办、系统技术研究组、制氧技术研究组,供氧技术研究组,试验验证组,并成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团队,实验室主任1名,副主任1名,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等60余名。
图1 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3.实验室研究方向
3.1新一代氧源技术研究
目前国内军用飞机氧源系统主要由机载分子筛+备用氧的形式,系统复杂,地面维护操作多,通过3年实验室建设,实现氧源架构的更新,实现高纯氧制取和自填充。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低压大流量分子筛制氧技术研究,实现氧浓度95%富氧气的制取,满足单台15人~20人用氧需求; 2)多级分子筛提纯技术,实现99%浓度氧气的制取;3)氧气自填充技术,实现对15MPa氧气瓶进行高纯氧自填充。
3.2电子式氧气调节技术研究
目前主流调节器设备为机械式,响应速度慢,吸气阻力大,用氧舒适性欠佳,通过3年实验室建设,实现电子式氧气调节器研制,改善调节器响应特性,提高用氧舒适性。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机电综合一体化技术,实现供氧面罩压和抗荷压的精确控制;2)呼吸电机控制驱动、抗荷电机控制驱动及控制率技术研究,实现面罩压随呼吸动作及过载的快速跟随功能;3)检测及通信技术研究,实现压力检测、过载检测、开关检测、PIU通信、座椅通信;供氧抗荷报警参数研究。
3.3分子筛制氧系统闭环控制技术研究
目前机载分子筛制氧系统制氧浓度主要随高度开环控制,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体生理需求,进一步保障用氧安全,开展闭环控制技术研究,通过3年实验室建设,实现分子筛制氧系统闭环控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程序控制结构研究;2)闭环控制方案论证;3)闭环控制算法和逻辑设计;4)地面试验验证;5)试飞验证。
3.4民机氧气系统应用技术研究
目前民机氧气系统的供应商是美国B/E公司和法国佐迪亚克公司,拥有丰富的民机氧气系统产品谱系,占据国际民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民机氧气系统研制刚刚起步,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通过3年实验室建设,能够实现AG600飞机氧气系统国产化研制及装机。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氧气系统集成设计,包括机组、旅客和便携式供氧系统三部分集成研发;
2)开展联动泄压技术研究;
3)开展化学产氧控制技术研究;
4)开展呼吸内循环维持技术研究。
4.科学研究
实验室科学研究成果(专利,获奖,发表论文等情况)
实验室拥有核心技术10余项,多项技术等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拥有授权氧气系统专利100余项。主编或参编氧气系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余项。实验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科技成果奖共计20余项。
5.队伍建设
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成立学术委员会和专家团队共计 65人,其中实验室现有成员 55 人,实验室成员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技术专家 8 人,公司技术带头人 5 人,技术骨干 34 人,工程试验人员 5 人等。高级以上职称 24 人;中级职称 15 人。试验室人员均按照公司设计员、试验人员任职资格选用,通过导师带徒、项目制的方式提高专业素质,通过外部培训、厂内实践等方式开阔思路、提高专业技能。
6.学术委员会主任简介
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林贵平,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现任人机工效与环境控制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中国航空学会航医救生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主要从事航空氧气系统、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部级科技进步多项,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发展中心预研项目、973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
7.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简介
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邓长权,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新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党委书记、董事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航空生命保障/救生、燃油/防火领域。全面负责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及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获奖荣誉主持过多项飞机设计任务,获得过航空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在多个型号飞机研制任务中荣获个人二等功立功3次,航空工业集团航空报国优秀贡献奖、合肥市优秀党员,合肥市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8.开发交流
2023年10月,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参加了2023年度第六届民用飞机机电系统国际论坛。民机事业部李小峰副部长发表了《民机氧气系统发展》主旨演讲,从民机氧气系统设计需求、民机氧气发展历程和架构演进、民机氧气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阐述了民机氧气专业百年发展历程和前景,促进了民机氧气专业的重要性和技术性面向更多领域更广的范围传播,获得良好反响。
2023年12月,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与航空防护救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了首届“启航”学术交流会。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方玲,发布了《机载分子筛制氧系统闭环控制技术与应用研究》,并与航空氧气专业专家讨论了下一代飞行员生理检测与智能主动防护技术,以及飞行员个体防护中高空缺氧技术交流。
9.运行管理
详见《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